Thread sleep() 和 wait()

Thread sleep() 和 wait()

sleep()方法是Thread类里面的,主要的意义就是让当前线程停止执行,让出CPU给其他的线程,但是不会释放对象锁资源以及监控的状态,当指定的时间到了之后又会自动恢复运行状态。

wait()方法是Object类里面的,主要的意义就是让线程放弃当前的对象的锁,进入等待此对象的等待锁定池,只有针对此对象调动notify方法后本线程才能够进入对象锁定池准备获取对象锁进入运行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public class ThreadSleepWait {
/** java中的sleep()和wait()的区别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hread(new Thread1()).start();
try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Sleep");
Thread.sleep(5000);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new Thread(new Thread2()).start();
}

private static class Thread1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 (ThreadSleepWait.class) {
System.out.println("启动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线程等待中...");
try {
//调用wait()方法,线程会放弃对象锁,进入等待此对象的等待锁定池
ThreadSleepWait.class.wai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1继续");
System.out.println("线程1结束");
}
}
}

private static class 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 (ThreadSleepWait.class) {
System.out.println("启动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线程等待中...");
//只有针对此锁对象调用notify后
//本线程才进入对象锁定池准备获取对象锁进入运行状态。
ThreadSleepWait.class.notify();

//区别
//如果我们把代码:ThreadSleepWait.class.notify给注释掉,
//ThreadSleepWait.class调用了wait()方法但是没有调用notify()方法,
//则线程1永远处于挂起状态。

try {
//Sleep方法导致了程序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让出cpu该其他线程,
//但是他的监控状态依然保持者,当指定的时间过又会自动恢复运行状态。
//在调用sleep方法的过程中,线程不会释放对象锁。
Thread.sleep(5000);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2继续");
System.out.println("线程2结束");
}
}
}
}

运行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主线程Sleep
启动线程Thread-0
线程等待中...
启动线程Thread-1
线程等待中...
线程2继续
线程2结束
线程1继续
线程1结束

如果注释掉代码,之后调用

1
ThreadSleepWait.class.notify();

运行效果:

1
2
3
4
5
6
7
主线程Sleep
启动线程Thread-0
线程等待中...
启动线程Thread-1
线程等待中...
线程2继续
线程2结束

Thread start() 和 run()

Thread start() 和 run()

  1. start 和 run 方法解释:

1) start:
用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这时无需等待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而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通过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这时此线程处于就绪(可运行)状态,并没有运行,一旦得到cpu时间片,就开始执行run()方法,这里方法 run()称为线程体,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Run方法运行结束,此线程随即终止。

2) run:
run()方法只是类的一个普通方法而已,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线程这一个线程,其程序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还是要顺序执行,还是要等待run方法体执行完毕后才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这样就没有达到写线程的目的。总结:调用start方法方可启动线程,而run方法只是thread的一个普通方法调用,还是在主线程里执行。这两个方法应该都比较熟悉,把需要并行处理的代码放在run()方法中,start()方法启动线程将自动调用 run()方法,这是由jvm的内存机制规定的。并且run()方法必须是public访问权限,返回值类型为void。

Java 的线程是通过java.lang.Thread类来实现的。VM启动时会有一个由主方法所定义的线程。可以通过创建Thread的实例来创建新的线程。每个线程都是通过某个特定Thread对象所对应的方法run()来完成其操作的,方法run()称为线程体。通过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

在Java 当中,线程通常都有五种状态,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死亡。
第一是创建状态。在生成线程对象,并没有调用该对象的start方法,这是线程处于创建状态。
第二是就绪状态。当调用了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之后,该线程就进入了就绪状态,但是此时线程调度程序还没有把该线程设置为当前线程,此时处于就绪状态。在线程运行之后,从等待或者睡眠中回来之后,也会处于就绪状态。
第三是运行状态。线程调度程序将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设置为当前线程,此时线程就进入了运行状态,开始运行run函数当中的代码。
第四是阻塞状态。线程正在运行的时候,被暂停,通常是为了等待某个时间的发生(比如说某项资源就绪)之后再继续运行。sleep,suspend,wait等方法都可以导致线程阻塞。
第五是死亡状态。如果一个线程的run方法执行结束或者调用stop方法后,该线程就会死亡。对于已经死亡的线程,无法再使用start方法令其进入就绪。

调用start()后,线程会被放到等待队列,等待CPU调度,并不一定要马上开始执行,只是将这个线程置于可动行状态。然后通过JVM,线程Thread会调用run()方法,执行本线程的线程体。先调用start后调用run,这么麻烦,为了不直接调用run?就是为了实现多线程的优点,没这个start不行。

1.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这时无需等待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可以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通过调用Thread类的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 这时此线程是处于就绪状态, 并没有运行。 然后通过此Thread类调用方法run()来完成其运行操作的, 这里方法run()称为线程体,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 Run方法运行结束, 此线程终止。然后CPU再调度其它线程。
2.run()方法当作普通方法的方式调用。程序还是要顺序执行,要等待run方法体执行完毕后,才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程序中只有主线程——这一个线程,其程序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 这样就没有达到写线程的目的。
记住:多线程就是分时利用CPU,宏观上让所有线程一起执行 ,也叫并发。

Thread实现多线程一

Thread实现多线程一

Thread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

以下是关系到线程运行状态的几个方法:

1)start方法

start()用来启动一个线程,当调用start方法后,系统才会开启一个新的线程来执行用户定义的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会为相应的线程分配需要的资源。

2)run方法

run()方法是不需要用户来调用的,当通过start方法启动一个线程之后,当线程获得了CPU执行时间,便进入run方法体去执行具体的任务。注意,继承Thread类必须重写run方法,在run方法中定义具体要执行的任务。

3)sleep方法

sleep方法有两个重载版本:

1
2
sleep(long millis)     //参数为毫秒
sleep(long millis,int nanoseconds) //第一参数为毫秒,第二个参数为纳秒

sleep相当于让线程睡眠,交出CPU,让CPU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但是有一点要非常注意,sleep方法不会释放锁,也就是说如果当前线程持有对某个对象的锁,则即使调用sleep方法,其他线程也无法访问这个对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MutipleThread {

private int i = 10;
private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 //锁


public class Process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开始线程" + new Date());
//会上锁
synchronized (object) {
i++;
System.out.println("i:" + i);
try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进入睡眠状态");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10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睡眠结束");
i++;
System.out.println("i:" + i);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utipleThread mThread = new MutipleThread();
ProcessThread pThread = mThread.new ProcessThread();
ProcessThread pThread2 = mThread.new ProcessThread();
pThread.start();
pThread2.start();
}
}

执行结果 :

1
2
3
4
5
6
7
8
9
10
开始线程Thu Jun 27 09:43:40 CST 2019
i:11
线程Thread-0进入睡眠状态
开始线程Thu Jun 27 09:43:40 CST 2019
线程Thread-0睡眠结束
i:12
i:13
线程Thread-1进入睡眠状态
线程Thread-1睡眠结束
i:14

从上面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当Thread-0进入睡眠状态之后,Thread-1并没有去执行具体的任务。只有当Thread-0执行完之后,此时Thread-0释放了对象锁,Thread-1才开始执行。

注意,如果调用了sleep方法,必须捕获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或者将该异常向上层抛出。当线程睡眠时间满后,不一定会立即得到执行,因为此时可能CPU正在执行其他的任务。所以说调用sleep方法相当于让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多线程

多线程

一般来说,线程包括以下这几个状态:创建(new)、就绪(runnable)、运行(running)、阻塞(blocked)、time waiting、waiting、消亡(dead)。

当需要新起一个线程来执行某个子任务时,就创建了一个线程。但是线程创建之后,不会立即进入就绪状态,因为线程的运行需要一些条件,只有线程运行需要的所有条件满足了,才进入就绪状态。

当线程进入就绪状态后,不代表立刻就能获取CPU执行时间,也许此时CPU正在执行其他的事情,因此它要等待。当得到CPU执行时间之后,线程便真正进入运行状态。

线程在运行状态过程中,可能有多个原因导致当前线程不继续运行下去,比如用户主动让线程睡眠(睡眠一定的时间之后再重新执行)、用户主动让线程等待,或者被同步块给阻塞,此时就对应着多个状态:time waiting(睡眠或等待一定的事件)、waiting(等待被唤醒)、blocked(阻塞)。

当由于突然中断或者子任务执行完毕,线程就会被消亡。

image

Thread实现多线程二

Thread实现多线程二

接上文,关系到线程运行状态的几个方法:

4)yield方法

调用yield方法会让当前线程交出CPU权限,让CPU去执行其他的线程。它跟sleep方法类似,同样不会释放锁。但是yield不能控制具体的交出CPU的时间,另外,yield方法只能让拥有相同优先级的线程有获取CPU执行时间的机会。

注意,调用yield方法并不会让线程进入阻塞状态,而是让线程重回就绪状态,它只需要等待重新获取CPU执行时间,这一点是和sleep方法不一样的。

5)join方法

join方法有三个重载版本:

1
2
3
join()
join(long millis) //参数为毫秒
join(long millis,int nanoseconds) //第一参数为毫秒,第二个参数为纳秒

假如在main线程中,调用thread.join方法,则main方法会等待thread线程执行完毕或者等待一定的时间。如果调用的是无参join方法,则等待thread执行完毕,如果调用的是指定了时间参数的join方法,则等待一定的事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public class ThreadJo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进入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hreadJoin test = new ThreadJoin();
MyThread thread1 = test.new MyThread();
//线程开始
thread1.start();
try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等待");
thread1.join();//使主线程进入等待,其他线程执行完毕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继续执行");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进入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ry {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5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handle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执行完毕");
}
}
}

执行结果 :

1
2
3
4
5
进入线程main
线程 main等待
进入线程Thread-0
线程Thread-0执行完毕
线程main继续执行

可以看出,当调用thread1.join()方法后,main线程会进入等待,然后等待thread1执行完之后再继续执行。

实际上调用join方法是调用了Object的wait方法 。

Runnable接口程实现多线程

Runnable接口程实现多线程

写一个类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run方法。用new Thread(Runnableclass).start()方法来启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public class RunnableTas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nableTask rt = new RunnableTask();
Runner1 runner1 = rt.new Runner1();
Runner2 runner2 = rt.new Runner2();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runner1);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runner2);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1.run();
//thread2.run();
}


class Runner1 implements Runnable {
// 实现了Runnable接口,jdk就知道这个类是一个线程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进入Runner1运行状态——————————" + i);
}
}
}

class Runner2 implements Runnable {
// 实现了Runnable接口,jdk就知道这个类是一个线程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进入Runner2运行状态==========" + i);
}
}
}
}

Java 多线程上下文切换

多线程上下文切换

对于单核CPU来说(对于多核CPU,此处就理解为一个核),CPU在一个时刻只能运行一个线程,当在运行一个线程的过程中转去运行另外一个线程,这个叫做线程上下文切换(对于进程也是类似)。

由于可能当前线程的任务并没有执行完毕,所以在切换时需要保存线程的运行状态,以便下次重新切换回来时能够继续切换之前的状态运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线程A正在读取一个文件的内容,正读到文件的一半,此时需要暂停线程A,转去执行线程B,当再次切换回来执行线程A的时候,我们不希望线程A又从文件的开头来读取。

因此需要记录线程A的运行状态,那么会记录哪些数据呢?因为下次恢复时需要知道在这之前当前线程已经执行到哪条指令了,所以需要记录程序计数器的值,另外比如说线程正在进行某个计算的时候被挂起了,那么下次继续执行的时候需要知道之前挂起时变量的值时多少,因此需要记录CPU寄存器的状态。所以一般来说,线程上下文切换过程中会记录程序计数器、CPU寄存器状态等数据。

说简单点的:对于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实际上就是 存储和恢复CPU状态的过程,它使得线程执行能够从中断点恢复执行。

虽然多线程可以使得任务执行的效率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在线程切换时同样会带来一定的开销代价,并且多个线程会导致系统资源占用的增加,所以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乐观锁常见的两种实现方式

#乐观锁常见的两种实现方式

乐观锁一般会使用版本号机制或CAS算法实现。

  1. 版本号机制

一般是在数据表中加上一个数据版本号version字段,表示数据被修改的次数,当数据被修改时,version值会加一。
当线程A要更新数据值时,在读取数据的同时也会读取version值,在提交更新时,若刚才读取到的version值为当前数据库中的version值相等时才更新,否则重试更新操作,直到更新成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数据库中帐户信息表中有一个 version 字段,当前值为 1 ;而当前帐户余额字段( balance )为 $100 。

  1. 操作员 A 此时将其读出( version = 1 ),并从其帐户余额中扣除 $50( $100 - $50 )。
  2. 在操作员 A 操作的过程中,操作员B 也读入此用户信息( version = 1 ),并从其帐户余额中扣除 $20 ( $100 - $20 )。
  3. 操作员 A 完成了修改工作,将数据版本号加一( version = 2 ),连同帐户扣除后余额( balance = $50 ),提交至数据库更新,
    此时由于提交数据版本大于数据库记录当前版本,数据被更新,数据库记录 version 更新为 2 。

  4. 操作员 B 完成了操作,也将版本号加一( version = 2 )试图向数据库提交数据( balance = $80 ),但此时比对数据库记录版本时发现,操作员 B 提交的数据版本号为 2 ,数据库记录当前版本也为 2 ,
    不满足 “ 提交版本必须大于记录当前版本才能执行更新 “ 的乐观锁策略,因此,操作员 B 的提交被驳回。

  1. CAS算法

即compare and swap(比较与交换),是一种有名的无锁算法。
无锁编程,即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实现多线程之间的变量同步,也就是在没有线程被阻塞的情况下实现变量的同步,所以也叫非阻塞同步(Non-blocking Synchronization)。
CAS算法涉及到三个操作数:

  • 需要读写的内存值 V
  • 进行比较的值 A
  • 拟写入的新值 B

三个参数,一个当前内存值V、旧的预期值A、即将更新的值B,当且仅当预期值A和内存值V相同时,将内存值修改为B并返回true,否则什么都不做,并返回false。

悲观锁和乐观锁

悲观锁和乐观锁

何谓悲观锁与乐观锁

乐观锁对应于生活中乐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悲观锁对应于生活中悲观的人总是想着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

悲观锁

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阻塞直到它拿到锁
(共享资源每次只给一个线程使用,其它线程阻塞,用完后再把资源转让给其它线程)。

传统数据库中就有这些机制: 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

Java中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等独占锁就是悲观锁思想的实现。

乐观锁

总是假设最好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可以使用版本号机制和CAS算法实现。

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

在Java中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下面的原子变量类就是使用了乐观锁的一种实现方式CAS实现的。

两种锁的使用场景

像乐观锁适用于写比较少的情况下(多读场景),即冲突真的很少发生的时候,这样可以省去了锁的开销,加大了系统的整个吞吐量。
但如果是多写的情况,一般会经常产生冲突,这就会导致上层应用会不断的进行retry,这样反倒是降低了性能,所以一般多写的场景下用悲观锁就比较合适。

Linux常用命令

Linux常用命令

#Linux 常用命令

cd

  • ==cd /== 进入主目录
  • ==cd ~== 进入Home目录
  • ==cd -== 进入上一次工作中路径

ls

  • ==ls -a== 列出所有
  • ==ls -r== 反序排列
  • ==ls -t== 以文件修改时间排列
  • ==ls -l== 将文件名,文件所有者,文件大小信息详细信息列出来

pwd

  • ==pwd== 展示当前工作目录路径

mkdir

创建文件夹
可用选项:

  • ==mkdir -m==: 对新建目录设置存取权限,也可以用chmod命令设置;
  • ==mkdir -p==: 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系统将自动建立那 些尚不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个目录;

rm

删除文件,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如果没有使用- r选项,则rm不会删除目录

rmdir

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子目录项,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其父目录的写权限。

mv

移动文件或修改文件名,根据第二参数类型(如目录,则移动文件;如为文件则重命令该文件)。

cp

将源文件复制至目标文件,或将多个源文件复制至目标目录。

free

显示系统内存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交互区内存(swap)和内核缓冲区内存

  • -b 以Byte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k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m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g 以g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 -s <间隔秒数> 持续显示内存
  • -t 显示内存使用总合

cat

cat主要有三大功能:

  • 一次显示整个文件:cat filename
  • 从键盘创建一个文件:cat > filename 只能创建新文件,不能编辑已有文件.
  • 将几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cat file1 file2 > file
  1. -b对非空输出行号
  2. -n输出所有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