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回顾
OSI七层模型:
被一些大公司甚至一些国家政府支持的OSI失败的原因:
1)OSI的专家缺乏实际经验,他们在完成OSI标准时缺乏商业驱动力
2)OSI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而且运行效率很低
3)OSI制定标准的周期太长,占领市场失败,使得按OSI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整套的OSI国际标准都已经制定出来,但基于TCP/IP的互联网已经抢先在全球相当大的范围成功运行了)OSI的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OSI七层结构: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TCP\IP四层协议:
- 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TELNET,SMTP,FTP)
- 运输层(TCP UDP)
- 网际层(IP)
- 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 应用层
- 运输层(TCP\UDP)
- 网络层(IP)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应用层
应用程序间的网络通信交互规则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进程: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间的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对于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在互联网中应用层协议很多,如域名系统DNS,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等等。我们把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数串。(百度百科)例如:一个公司的Web网站可看作是它在网上的门户,而域名就相当于其门牌地址,通常域名都使用该公司的名称或简称。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传输层
传递应用层报文
运输层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向两台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通用的”是指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网络应用,而是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由于一台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因此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所谓复用就是指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和复用相反,是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中的相应进程。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用户数据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网络层
打包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并找寻合适的路由,进而找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和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结构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简称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总是在一段一段的链路上传送的,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链路层的协议。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程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等)。
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这样,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就可从中提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
物理层
在物理层上所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比特。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